摘 要:隨著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影響,減少碳排放的目標成為了全球性的議題。作為冷鏈物流行業的載體,冷庫大規模采用高能耗設備,并使用大量的制冷劑,是物流供應鏈中主要的碳排放源。本文主要從建立低碳管理體系,制定低碳建設標準,應用低碳運維手段,探討冷鏈園區的減排方向及措施,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推動冷鏈行業的節能減排工作,打造近零碳園區。
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潛在威脅,已成為受全球關注的議題。隨著全球工業的大發展,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排放規模不斷擴大,導致全球溫度升高,進而造成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頻發、物種多樣性遭受破壞等一系列環境和生態問題,威脅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我國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30年達到峰值,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國推進綠色低碳的雄心。
倉儲物流行業是現代供應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鏈接供給端和需求端的主要節點,牽涉環節眾多。其中,冷鏈倉儲物流以冷庫為載體,大規模采用高能耗設備設施并大量使用制冷劑導致CO2、HFCs等溫室氣體的排放規模遠高于以高標干倉為載體的高標倉儲物流,成為倉儲物流行業中主要的碳排放源。因此,冷鏈行業的節能減排對于實現國家碳中和目標有巨大的推進作用。
雙碳背景下,冷鏈倉儲低碳的建設標準及低碳的園區運維措施將成為打造低碳冷鏈倉儲物流業的兩大路徑。本文從這兩方面來探討冷鏈園區的減碳措施。
01
建立低碳管理體系
為完成碳中和的目標、達成低碳化轉型,在討論低碳建設標準及低碳運維措施前,首先需要轉換冷庫的管理理念。
目前,大多數冷庫為達成經營目標,在冷庫的運營管理中,更加注重效益和效率,忽視碳排放帶來的環境影響因素。為實現高效率減碳,將從運營、經營、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引入減碳減排的管理理念。在此理念下應在原有的公司架構中,在冷鏈園區現有的管理層面內新設立低碳管理小組。低碳管理小組主要負責所在部門碳中和計劃的推進、落實,定期向領導小組匯報工作情況,參與計劃或方案改進等。在園區建設階段,由低碳管理小組監督落實低碳建設標準,從設計建造、原料采購、技術應用等全方面出具詳細的指導說明與專業闡述。
在園區運營階段,宣導低碳管理理念,對運營園區進行定期的碳排查工作,不斷提升完善園區的低碳運維措施。
設計制定以綠色倉庫為底線的標準,物流園區產品更高層次的規范要求;構建零碳園區評價體系,并幫助新建項目快速走向成熟,樹立參考準繩。
02
低碳建設標準
依托節能減排的管理理念,推行創新低碳減排設施技術在冷鏈園區落地應用,幫助冷鏈園區從硬件層面實現節能減排。
建立綠色建設標準,在冷鏈園區的設計、建設過程,融入綠色冷庫的設計建造、原料采購、技術應用等全方面出具詳細的指導說明與專業闡述,研發新型設備及技術,推動綠色建筑認證,滿足國內外綠色冷庫產品高品質的建造、運營需求。
2.1 分布式光伏
推廣分布式光伏發電技術,在建筑屋面架設太陽能電池板實施逐日發電,分布式光伏能夠以接近100%的消納率為冷鏈物流園提供一定比例的電力。太陽能發電作為優秀的可再生能源,隨著自發電力比重的增加,光伏發電能幫助園區大大降低外購電力的需求,實現間接碳排放的減少、控制工作。圖1為太陽能光伏發電在上海臨港園區中的應用。這樣不僅可以產生清潔能源,還可以減少太陽熱輻射通過屋面產生的熱負荷,從而降低制冷系統的能耗。
2.2 制冷設備技術創新
2.2.1 CO2載冷系統
在制冷劑使用方面,傳統冷鏈園區中,由傳統制冷劑使用導致的碳排放所占比例最大,為實現減碳戰略,可以采用二氧化碳作為載冷劑用以減少制冷劑的充注。在整個系統中,當二氧化碳用作載冷劑時,其載冷側為無油系統,二氧化碳載冷劑更加環保經濟。
CO2作為載冷劑與其他傳統的載冷劑(如鹽水、乙二醇等)相比,其動力黏度非常小。當載冷溫度為-35℃時,其黏度分別是氯化鈣溶液、乙二醇溶液、二氯甲烷的1/152、1/506和1/4,具有非常好的輸運特性。由于載冷劑采用的是純CO2液體不存在以水為溶劑的問題,可以傳遞溫度高于-50℃的冷量。同時,CO2的汽化潛熱也很大,冷卻溫度為-35℃時的汽化潛熱為313.41J/g,因此可以利用液態CO2的相變來吸收熱量,大大減少液態CO2制冷劑的充注量。這樣,冷卻循環中的管徑大大減小,冷卻設備的體積減小。減少制冷系統單元中制冷劑的充注量。
2.2.2 二次節流技術
壓縮機組作為冷庫制冷系統的核心部件,也是冷庫能耗的主要來源。螺桿壓縮機在冷鏈物流行業內的應用較為廣泛,其核心部件已進行多次更新迭代,不同世代之間的性能系數差距較大。此外,氣體壓縮方法的選擇,對于制冷能耗將產生顯著影響。因此,為了盡可能地降低能耗,可對目前的傳統氟制冷形式進行迭代升級,通過“二次節流”,提高制冷機組的COP值,降低設備運行的能耗。
2.3 園區運營設施采購低碳化
在園區的運營設備設施的采購選擇中,提高新能源設備的滲透率。庫內選用電動叉車替代傳統的燃油叉車。
物流貨運以新能源電動車取代傳統燃油車,建立光伏發電充電站,為新能源汽車提供電能補充。
2.4 低碳綠色建筑
進行綠色冷庫/LEED/BRE等綠色認證,推廣新型節電、節水設備應用。
03
低碳運維措施
提升冷鏈園區的運維、管理效率同樣可以減少碳排放。智慧化園區的管理模式相比傳統園區,可以更加精準的分析冷庫的運營情況。通過數字化手段搭建碳管理平臺,在運營期間科學監控能耗和產能的數據,可以保障園區能夠持續地低碳運營。在管理層面,依托數字平臺感知并全面監測碳生成和消減過程,整合節能、減排、固碳、碳匯等措施,實現冷鏈園區的整體碳排放計量實時統計和追蹤,可視化展示碳中和情況,有助于碳中和管理決策和降碳雙控工作。
3.1 智慧化園區
園區智慧化是提高園區管理和運營效率的有效途徑。相比傳統園區,智慧化園區具有管理更加透明、問題響應速度更快、運營效率更高、管理方案迭代更加精準的優勢。園區智慧化包括對園區內設備進行智能化升級;利用數字平臺監控升級后的設備;搭建總平臺,實現全局管理等多個步驟。
3.1.1 自動化智能化設備應用
對園區內的大部分機器設備,包括安防設備、消防設備、冷鏈設備、溫控設備、運輸設備等,進行全面的智能化及自動化升級,以盡可能地減少人工操作的場景,在降低錯誤率的同時縮短事件反應時間,提升單體設備的運行效率。例如:引進智慧叉車系統,能夠通過自動物聯網技術采集叉車運行、異常及電池數據,實現叉車利用率管理、作業效率管理、電池管理、維保管理等功能。采用自動化立體庫,較傳統冷庫的出入庫效率可提升約2~3倍,并能極大減少進出貨時的熱流損失。
3.1.2 IoT管理平臺
園區應使用IoT管理平臺。IoT管理平臺可實時了解園區設備的運行狀態及能耗狀態,幫助園區及時調整設備的最優參數以在最高效率,并能實時監控電能消耗情況,了解能耗分布,有針對性的調整用電策略。借由IoT平臺對之前智能化升級的設備數據進行實時的數據采集和分析展示,為故障定位分析和能耗優化提供決策支撐。
3.1.3 搭建專業的物流信息平臺
建設一體化物流管理系統(OTWB),對貨檢驗、入庫、出庫、調撥、移庫移位、庫存盤點等作業環節數據自動化采集與傳輸。
3.1.4 碳管理系統
在園區內搭建全局碳管理系統,集聚物流倉儲的所有環節、場景和功能,在控制系統的統一調配下,實現不同要素之間的順暢銜接,進而高效地開展業務流程,從結構上降低園區整體的碳排放水平。
3.2 用電結構優化
在用電結構方面,可結合創新技術,優化建筑能源結構,對各項化石能源的使用行為進行電氣化改造或替代,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力在用電結構中的占比。
在分布式光伏發電技術應用在建設標準的基礎上,配合碳管理平臺,結合清潔能源的發電量,了解具體的減碳數據;通過清光伏能源的消納情況,及時調整用電時間及用電策略,減少傳統火電的使用。
04
總結
在當前綠色低碳的時代背景下,物流行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和政策,大力推進減碳、近零碳事業的發展。冷鏈園區的減碳措施包括:在已經構建的現代化物流基礎設施網上融入綠色建筑的理念、要求和標準化設計,配合智能化的管理手段、減碳的管理理念、高效的核心技術設立近零碳物流園區。冷鏈園區的減碳措施和管理理念不僅為園區實現碳排放的節降,同時以綠色供應鏈帶動行業內眾多用戶一同響應國家的綠色減碳的行動號召。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