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中國連鎖超市發展情況分析
(1)連鎖超市發展現狀
近年來,中國連鎖超市行業經歷了多方面的變化和挑戰。從市場規模來看,2023年中國本地零售行業市場規模約為13.4萬億元,其中超級市場行業市場規模約為2.5萬億元。超市Top100企業銷售規模為8680億元,門店總數2.38萬個,顯示出連鎖超市在零售行業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從增速來看,超市行業從2021年開始整體呈放緩態勢。2024年上半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實現3.7%的增幅,超市業態雖有恢復,但增幅仍處于低位,僅為2.2%。
在市場競爭方面,全國性連鎖超市品牌仍占據市場領先地位,而地區連鎖經營品牌和中小型超市企業則在各自區域內擁有一定的市場份額。超市品牌在不同區域、不同消費層次展開激烈競爭,主要通過提升商品品質、優化服務、降低價格等手段吸引消費者。此外,受電商沖擊等因素影響,超市企業不斷加強爆款商品的打造及源頭供應鏈建設,搶占市場份額。
在經營策略上,部分超市會轉而采取差異化戰略,逐漸形成不同定位,聚焦各自的目標顧客群體,實現市場區分。同時,超市行業也在經歷轉型優化,如關停低效門店、重裝賣場、調整商品結構、優化供應鏈等。未來,頭部超市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是基于供應鏈體系、會員生態、商業模式等在內的全方位競爭。
(2)連鎖超市冷鏈物流發展現狀
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品質和安全性的要求不斷提高,冷鏈物流在連鎖超市行業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冷鏈物流作為保障食品安全和品質的關鍵環節,對于超市企業來說至關重要。
從冷鏈物流需求來看,近年來我國冷鏈物流需求持續增長。據中物聯冷鏈物流專委會統計,截至2023年底,冷鏈物流總需求量約3.5億噸,同比增長6.1%。這一增長背后,是消費者對高品質生鮮食品需求的不斷提升,以及電商、餐飲等行業的快速發展。超市作為生鮮食品的重要銷售渠道之一,對冷鏈物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然而,盡管市場需求旺盛,我國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仍存在諸多挑戰。地域分布不平衡、關鍵物流節點缺乏配套冷凍冷藏設施等問題凸顯,中部農牧業主產區和西部特色農業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嚴重不足。這些問題限制了跨季節、跨地區調節供需的能力,加劇了供需矛盾。同時,也導致超市企業在冷鏈物流方面的成本較高,影響了其競爭力。
在冷鏈物流企業發展方面,一些領先的超市企業已經開始加強冷鏈物流體系的建設。例如,永輝超市在強化生鮮供應鏈的同時,不斷深耕商品品質和服務,努力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經營價值。其通過提升商品引入效率、優化產品結構、推進全渠道數字化戰略等措施,實現了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在冷鏈物流方面,永輝超市也加大了投入力度,提升了商品競爭力和倉端履約效率。
此外,像順豐冷運、京東物流等專業的冷鏈物流企業也在為超市行業提供全方位的冷鏈物流解決方案。這些企業憑借強大的物流網絡和先進的信息化技術,為超市企業提供了高效、安全的冷鏈物流服務。
中國連鎖超市行業在面臨挑戰的同時也在不斷發展壯大。在冷鏈物流方面,盡管存在基礎設施建設不平衡等問題,但隨著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和超市企業的不斷努力,冷鏈物流體系將不斷完善和提升。
3.1.2 連鎖超市冷鏈物流配送模式
(1)自營配送模式
自營配送模式是指連鎖超市自行建立冷鏈物流體系,包括冷藏車、冷庫等基礎設施以及專業的冷鏈管理團隊。這種模式能夠保證配送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和服務水平,同時有利于保護商業秘密和客戶數據的安全。但是,它需要較大的初期投資和持續的運營成本,適合具有一定規模和資金實力的企業采用。
(2)直接配送模式
直接配送模式指的是供應商將產品直接送到連鎖超市的各個門店,中間不再經過任何中轉站或倉庫。這種方式可以減少貨物在運輸途中的損耗,加快物流速度,提高效率。然而,這也要求供應商具備較強的冷鏈物流能力和靈活的調度能力,以適應不同門店的需求變化。
(3)共同配送模式
共同配送模式是多個企業為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資源利用率而聯合起來,共同使用一套物流配送系統。在這種模式下,各參與方可以通過共享設施、設備和信息來優化配送路徑,減少空駛率,從而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不過,共同配送需要良好的協調機制來解決利益分配等問題。
(4)第三方配送模式
第三方配送模式是指連鎖超市將全部或部分冷鏈物流業務外包給專業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選擇此模式可以快速獲得高水平的專業服務,避免自身投入大量資源建設物流體系的風險。同時,通過與多家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還可以根據季節性需求調整配送能力。但是,這種方式可能會導致服務質量不穩定,以及對供應鏈的控制力減弱。
配送模式 | 描述 | 優點 | 缺點 |
---|---|---|---|
自營配送模式 | 連鎖超市自建配送中心,完成對各分店的全部配送業務。 | 1. 服務水平高,分店享受高質量服務。 | 1. 需要大量資金、人力和物力投入。 |
2. 配送效率高,減少與物流公司的配送手續。 | 2. 對規模較小的連鎖超市可能不經濟。 | ||
3. 易于保持供應鏈穩定,保證信息安全。 | |||
直接配送模式 | 由供應商或生產企業直接把商品送到門店。 | 1. 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成本。 | 1. 并非所有供應商都具備強大配送能力。 |
2. 縮短配送時間,滿足高要求。 | 2. 信息交流可能存在滯后,易缺貨斷檔。 | ||
3. 降低庫存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 |||
共同配送模式 | 連鎖企業與配送經營企業之間互相提供便利的協作型配送。 | 1. 實現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配送,降低成本。 | 1. 總協調難度大,利益分配不均衡。 |
2. 供應商、門店可隨時掌握在途、庫存信息。 | |||
3. 原材料庫存降至最低,提升規模效益。 | |||
4. 降低社會總交通流量,減少環境污染。 | |||
第三方配送模式 | 由第三方專業公司承擔連鎖企業的物流配送活動。 | 1. 專業化程度高,服務水平高。 | 1. 超市企業對物流控制能力下降。 |
2. 冷鏈物流設備和技術先進,滿足嚴苛要求。 | 2. 可能面臨物流失控風險。 | ||
3. 節約冷鏈物流設施投資,降低財務風險。 | 3. 客戶信息泄漏風險增加。 | ||
4. 第三方物流公司負責運輸責任,降低運營成本。 | 4. 配送可能經過多個站點周轉,加快損耗。 |
3.1.3 連鎖超市冷鏈產品流通體系
(1)連鎖超市冷鏈產品采購方式
(2)連鎖超市冷鏈產品采購渠道
(3)連鎖超市冷鏈食品經營模式
(4)連鎖超市冷鏈食品銷售方式
(5)連鎖超市產供銷一體化模式
集中采購:連鎖超市總部統一向供應商采購,可以獲取更好的價格優惠和質量保障,便于統一管理和控制。
分散采購:各分店根據自身需求獨立進行采購,靈活性高,能更好地滿足當地消費者的需求變化,但可能面臨采購成本較高的問題。
直接從生產商采購:與生產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確保產品質量和供應穩定性。
通過批發商或代理商采購:利用中間商網絡覆蓋更廣泛的供應商資源,減少直接談判的成本。
電子商務平臺: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連鎖超市開始通過電商平臺采購商品,以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自營模式:超市自己負責整個冷鏈食品的采購、存儲、運輸和銷售,能夠嚴格控制產品質量和供應鏈管理。
加盟模式:通過品牌授權給加盟商經營,由加盟商負責日常運營,但需遵循總部制定的標準和流程。
混合模式:結合自營和加盟的優勢,既保持了品牌的一致性和標準化管理,又擴大了市場覆蓋面。
線下銷售:在實體店鋪內設立專門的冷鏈食品區域,提供豐富的商品種類供顧客選擇。
線上銷售:通過自建電商平臺或者第三方電商平臺進行線上銷售,滿足顧客隨時隨地購買的需求。
O2O模式:線上線下相結合,顧客在線上下單后可選擇到店自提或送貨上門。
垂直整合:連鎖超市向上游延伸,參與到農產品的種植、養殖等初級生產環節,向下延伸至加工、包裝、銷售等環節,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
橫向協作:與其他企業或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共同開發市場,共享資源和技術,提升整體競爭力。
平臺化運營:構建開放式的供應鏈服務平臺,吸引更多的參與者加入,形成互利共贏的生態系統。
當然可以,下面是將上述內容整理成表格的形式,以便于更直觀地展示連鎖超市冷鏈產品流通體系的關鍵方面:
類別 | 內容 | 描述 |
---|---|---|
冷鏈產品采購方式 | 集中采購 | 總部統一采購,獲取價格優惠和質量保障,便于管理。 |
分散采購 | 各分店獨立采購,靈活性高,但可能成本較高。 | |
冷鏈產品采購渠道 | 直接從生產商采購 | 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確保產品質量和供應穩定性。 |
通過批發商或代理商采購 | 利用中間商網絡,減少直接談判成本。 | |
電子商務平臺 | 通過電商平臺采購,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 |
冷鏈食品經營模式 | 自營模式 | 超市自己負責采購、存儲、運輸和銷售,嚴格控制質量。 |
加盟模式 | 品牌授權給加盟商經營,需遵循總部標準和流程。 | |
混合模式 | 結合自營和加盟優勢,保持品牌一致性并擴大市場。 | |
冷鏈食品銷售方式 | 線下銷售 | 實體店鋪內設立冷鏈食品區,提供豐富商品。 |
線上銷售 | 自建或第三方電商平臺銷售,滿足隨時購買需求。 | |
O2O模式 | 線上線下結合,支持自提或送貨上門。 | |
產供銷一體化模式 | 垂直整合 | 參與生產環節,形成完整產業鏈。 |
橫向協作 | 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共同開發市場,共享資源。 | |
平臺化運營 | 構建供應鏈服務平臺,吸引更多參與者,形成生態系統。 |
連鎖超市冷鏈產品的采購方式主要包括集中采購和分散采購兩種。集中采購是指由超市總部統一負責商品的采購和庫存管理,各分店根據銷售情況向總部訂貨。這種方式有利于實現規模經濟,降低采購成本,同時也有利于保證商品的質量和統一性。分散采購則是指各分店自行負責商品的采購和庫存管理,這種方式靈活性較高,但可能增加采購成本和管理難度。
在實際操作中,連鎖超市通常會根據商品種類、采購量、供應商情況等因素綜合選擇采購方式。對于生鮮產品等冷鏈產品,由于其對新鮮度和質量要求較高,超市往往會采用集中采購的方式,以確保商品的質量和供應鏈的穩定性。
連鎖超市冷鏈產品的采購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直接聯系生產基地:超市可以與蔬菜種植基地、水產養殖基地、生禽生產基地等直接聯系,形成從生產基地到超市的一條龍產業鏈。這種方式有利于保證商品的新鮮度和質量,同時也有利于降低采購成本。
通過中間商采購:超市也可以通過中間商(如批發商、代理商等)采購冷鏈產品。這種方式雖然可能增加采購成本,但可以簡化采購流程,提高采購效率。
線上采購: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超市也可以通過線上平臺進行冷鏈產品的采購。這種方式具有方便快捷、選擇多樣等優點,但需要注意選擇正規渠道,避免購買到假冒偽劣產品。
連鎖超市冷鏈食品的經營模式主要包括自營模式和聯營模式兩種。
自營模式:超市自己負責冷鏈食品的采購、儲存、銷售和售后服務等全過程。這種模式有利于超市對商品質量和供應鏈的全面控制,提高服務質量和顧客滿意度。
聯營模式:超市與供應商合作,共同經營冷鏈食品。供應商負責商品的采購和庫存管理,超市負責銷售和售后服務。這種模式有利于降低超市的經營風險,同時也有利于供應商拓展銷售渠道。
連鎖超市冷鏈食品的銷售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線下銷售:超市通過實體店向消費者銷售冷鏈食品。這種方式具有直觀、方便等優點,是超市主要的銷售方式。
線上銷售:超市通過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等線上渠道向消費者銷售冷鏈食品。這種方式具有方便快捷、選擇多樣等優點,但需要注意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務等問題。
合作銷售:超市可以與餐飲、酒店、企事業單位等建立合作關系,通過合作銷售的方式拓展銷售渠道。這種方式有利于增加銷售額,提高品牌影響力。
連鎖超市產供銷一體化模式是指超市將生產、采購、銷售等環節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這種模式有利于超市對商品質量和供應鏈的全面控制,提高服務質量和顧客滿意度。同時,也有利于超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強競爭力。
在產供銷一體化模式下,超市可以與生產基地、供應商等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制定采購計劃、生產計劃和銷售計劃。通過信息共享和協同作業,實現供應鏈的優化和整合。此外,超市還可以利用自身的品牌優勢和銷售網絡,拓展銷售渠道和市場份額。
序號 | 內容分類 | 具體描述 |
---|---|---|
1 | 冷鏈產品采購方式 | |
1.1 | 集中采購 | 由超市總部統一負責商品的采購和庫存管理,分店向總部訂貨 |
1.2 | 分散采購 | 各分店自行負責商品的采購和庫存管理 |
2 | 冷鏈產品采購渠道 | |
2.1 | 直接聯系生產基地 | 與蔬菜種植基地、水產養殖基地等直接聯系 |
2.2 | 通過中間商采購 | 通過批發商、代理商等中間商采購 |
2.3 | 線上采購 | 通過線上平臺進行采購 |
3 | 冷鏈食品經營模式 | |
3.1 | 自營模式 | 超市自己負責冷鏈食品的采購、儲存、銷售和售后服務 |
3.2 | 聯營模式 | 與供應商合作,共同經營冷鏈食品 |
4 | 冷鏈食品銷售方式 | |
4.1 | 線下銷售 | 通過實體店向消費者銷售冷鏈食品 |
4.2 | 線上銷售 | 通過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等線上渠道銷售 |
4.3 | 合作銷售 | 與餐飲、酒店等建立合作關系,合作銷售 |
5 | 產供銷一體化模式 | 將生產、采購、銷售等環節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產業鏈 |
5.1 | 合作關系 | 與生產基地、供應商建立緊密合作關系 |
5.2 | 信息共享 | 實現供應鏈各環節的信息共享 |
5.3 | 協同作業 | 通過協同作業實現供應鏈的優化和整合 |
5.4 | 品牌與銷售網絡 | 利用品牌優勢和銷售網絡拓展銷售渠道和市場份額 |
3.1.4 連鎖超市冷鏈體系存在的問題
全程冷鏈不完善是連鎖超市冷鏈體系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這主要體現在冷鏈物流的各個環節之間銜接不緊密,導致冷鏈中斷或溫度控制不穩定。例如,在農產品的采摘、加工、運輸、儲存和銷售等環節,如果某個環節的溫度控制不達標,就會導致農產品的新鮮度和質量下降。此外,由于中國農業的產業化程度和產供銷一體化水平不高,缺乏食品冷鏈的綜合性專業人才和供應鏈上下游之間的整體規劃與協調,因此在一些局部發展中存在嚴重的失衡和無法配套的現象。
低溫物流中心是冷鏈物流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負責農產品的儲存、分揀和配送等工作。然而,目前中國低溫物流中心的供應相對緊缺,無法滿足連鎖超市對冷鏈物流的需求。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低溫物流中心的設施設備和技術水平相對落后,無法為易腐食品提供穩定的低溫環境;二是低溫物流中心的布局不合理,導致運輸距離過長、運輸成本過高;三是低溫物流中心的運營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存在庫存管理不善、配送效率低下等問題。
冷鏈物流行業的標準化程度是衡量其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然而,目前中國冷鏈物流行業的相關標準還比較缺乏,導致行業內的企業各自為政、標準不一。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冷鏈物流的設施設備、操作流程和質量標準等方面缺乏統一規范;二是冷鏈物流的信息化水平較低,難以實現信息的共享和協同作業;三是冷鏈物流的監管體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和措施。這些問題都制約了冷鏈物流行業的健康發展和連鎖超市冷鏈體系的完善。
3.1.5 連鎖超市冷鏈體系的發展建議
針對連鎖超市冷鏈體系中存在的資源浪費問題,建議通過資源整合來優化冷鏈資源配置。具體措施包括:
建立冷鏈資源共享平臺:鼓勵連鎖超市、冷鏈物流企業和農產品生產基地等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冷鏈物流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共享。
加強冷鏈設施的協同利用:通過租賃、共享等方式,提高冷鏈設施的利用率,減少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推動冷鏈物流標準化:制定統一的冷鏈物流標準和操作流程,降低冷鏈物流過程中的損耗和浪費。
農超對接是連鎖超市冷鏈體系中的重要環節,有助于減少中間環節,提高農產品的新鮮度和質量。為了進一步加強農超對接,建議:
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連鎖超市應與農產品生產基地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確保農產品的穩定供應和質量安全。
完善農產品采購標準:制定完善的農產品采購標準,確保采購的農產品符合連鎖超市的銷售要求和質量標準。
推動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鼓勵農產品生產基地按照連鎖超市的要求進行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一致性。
為了降低冷鏈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建議連鎖超市優化配送中心的運輸方式和配送線路:
選擇合適的運輸方式:根據農產品的特性和運輸距離,選擇合適的運輸方式,如冷藏車、冷藏船等。
優化配送線路:利用先進的物流管理系統,對配送線路進行優化,減少運輸距離和運輸時間,降低物流成本。
加強配送中心的管理:提高配送中心的運營效率和管理水平,確保農產品的及時配送和品質安全。
物聯網技術在冷鏈物流中的應用有助于提高冷鏈物流的信息化水平,實現冷鏈物流的全程監控和可視化。為了引入物聯網技術,建議:
建立冷鏈物流信息平臺:利用物聯網技術建立冷鏈物流信息平臺,實現冷鏈物流信息的實時采集、傳輸和處理。
推廣智能溫控設備:在冷鏈物流過程中推廣使用智能溫控設備,實時監測農產品的溫度和環境條件,確保農產品的品質安全。
加強人才培養和技術研發:加大對冷鏈物流人才的培養和技術研發的投入,提高冷鏈物流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
通過資源整合、加強農超對接、優化配送中心運輸方式及配送線路以及引入物聯網技術等措施,可以推動連鎖超市冷鏈體系的健康發展,提高冷鏈物流的服務質量和效率。
END